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10-10 09:52 点击次数:75

中国未必引进俄罗斯发动机,或因技术转让问题导致CR929项目受挫

有些事情,只尝一次亏就够了。CR929的教训还没过去,俄罗斯那边又开始打起了商量的主意,说要卖发动机、卖机翼,还一口一个“友好合作”。

问题就出现了:光讲产品,不谈技术,这样的合作谁还敢接手呢?中国可不是冤大头,更不是啥都缺还得自己出钱帮忙的那种。现在这局势,已经不只是买不买发动机的问题,而是桌面上摆着的一场原则之战。

到底愿不愿意转技术,能不能让咱们掌握话语权,可不是一句“咱哥俩感情深”就能忽悠得过去的。如今这局势,看得很清楚,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才是硬道理,才算是真正的买卖。

2025年,俄方又来敲门了

2025年9月5日,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丹尼斯·曼图罗夫主动示意,愿意把PD-26发动机送给中国,还打包附送复合材料机翼。

2025年9月18日,普京明确表达,PD-26正在加快研发步伐,目标就是用在宽体民航飞机上。这个消息传达给谁,大家心里都明白。至于这种态度,能否打动中国,可真不好说。

毕竟,一整套引擎系统不是装上去就能飞,还得看它是不是对准我们的飞机架构,是否能适应我们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让我们把握得住那些核心技术,才是真正关键。

而且呢,中方的冷淡呀,不是因为抠门,而是怕上当被骗。CR929这事儿就是明摆着的例子。九年时间打磨一台飞机,俄方不仅啥都不教,还要出价一个比一个高,合作一开始想结婚似的,后来却像跑路一样跑掉了。

中方不再发声,绝不是没兴趣,而是根本没有打算让这事儿有个停顿的机会。技术不给,专利不放,零件还卡着,俄方还想捞大钱,这都啥意思?中国市场不是谁想拎走就能拎走的。

现在俄方想凭着PD-26来翻盘,怕是有点晚了。中国的“长江2000”系列发动机早就不是空谈了,性能可是真实可靠。推力达35.2吨,涡轮前温度1950K,这参数比俄国的PD-35整整高出100K。这说明啥?我们不用靠你们,也能把飞机飞上天。

俄方还没搞清楚情况呢,仍然想着“你负责市场,我负责框架,技术细节别管太多”。这么打算盘,响得太刺耳,听得人都觉得耳朵快被震聋了。中国可不是当年那种只会点头的买家了,现在哪还会轻易相信你的花言巧语。

市场搭起来,平台也到位了,发动机我们自己研发出来了。这个时候再拿感情来说事,别说不管用,反倒让人觉得你太用套路了,真心实意也变得不够。

这喜酒,越喝越冷

得从2016年说起,那会儿中俄两家高调动作,一块启动了CR929宽体客机的项目。说起来这是两个强大伙伴的联合,一个有市场潜力,一个带经验,表面看挺不错的事。

2017年9月29号,两个国家在北京一块揭牌,成立了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RAIC),总部设在中国,整条组装线也在中国。表面看好像是平起平坐,但实际上中国方面投入得多,资金也多,派出的人手更是不少。

CR929原本计划可以载客280人,飞行距离达到12000公里,准备跟波音787、A330一较高下。可没想到,接下来情况就变了样。

俄方不愿透露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也不肯共享控制算法,更不愿讲复合材料的工艺,只是在会议上谈分红,讲市场。合作不到三年,项目就像水中的青蛙,温度一步步升高,却始终不见沸腾。

到2022年7月,俄副总理鲍里索夫坦言:俄罗斯打算“适当降低参与度”。这话说得直白,简直就像提前打出分手的信号,只不过没撕破脸,主要还是怕被说变心。

到了2023年巴黎航展上,中国展出的新机型,干脆把俄罗斯的LOGO都给去掉了。名字也换了,从CR929变成了“长程宽体客机”。这就是说:你们那一套,我们就不搭理了。

后来,俄方变成了“零部件供应商”,倒不如直接说成“代工厂”。再者,2023年他们对这个项目的投入只有8.97亿卢布,折合人民币大约1.2亿,连中国一家小型航企一年的飞机维护费都不到。

在中国这边,早就转向自主研发啦。商飞开始推全国范围的CJ2000适配项目,干脆把包袱抛掉,走自己的路。

原本应是“携手并进”的喜宴,最终却变成了冷场。不是因为项目有多难,而是信任出现了裂痕。合作,不只是看合同,更需要真心实意。

拖不下去了,中国自己来

CR929项目慢下来时,我们国内的发动机开发迎来了越发火热的局面。CJ1000A、CJ2000A、CJ2000B这三条路线齐头并进,不光是备用选择,更是主力推行的方案。

长江1000A已经用在C919的商业试飞中,推重比达到8.2,还比俄制的PD-14的7.5高出不少。至于新一代的长江2000,它主要瞄准宽体飞机市场,推力和温度都全面超过了相关标准。

更重要的是,这些关键零部件所用的高温材料、叶片制造工艺,以及控制软件,全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用不着依赖别人,不用等别人,也不怕被卡脖子。

以前那种“你出图纸我出钱”的合作模式,在这次项目里彻底没戏了。国家投资、制度保障、科研结合,一套自主体系正逐步建立起来。

就算是复合材料机翼,也不依赖进口啦。AVIC和中航复材合作的那套一体成型技术,已经搞定了不少国外的垄断,真是厉害了。

这几年,从C919首次试飞到CJ2000发布图纸,中国的航空工业逐步走上了完整的循环发展道路。不是什么都不合作,而是合作得讲规则、讲平等、要有长远的打算。

等咱们中国真的能自主研发飞机、发动机和机身结构时,再看看俄方那些又要市场又藏技术的伎俩,只能说一句:想成朋友可以,但得守规矩。

参考资料

张仲麟认为,CR929如果拆开来,可能会更合适一些。观察者网,2023-09-06。

据观察者网,2017-10-09,CR929宽体客机为何会选跟俄罗斯合作,原因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打算退出CR929项目。

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官方明确表示不会向中国转让航空发动机技术。

报道称,俄罗斯目前还无法向中国提供火箭发动机,因为中国没有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

2016年4月10日

舶来技术到底香不香?来看看中国品牌用的外资发动机盘点。太平洋汽车网,2020-03-09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