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趟深圳,仿佛已经变成了许多香港小年轻的必修课!
过关就像搞个地铁票一样简单!
阿琳手机里攒了七家深圳餐馆的会员码,她说约个朋友一起吃吃喝喝逛逛,那里特方便!
深圳的月饼,便宜得跟白菜似的,比香港省了40块钱!来顿早茶,广州的虾饺比别的地方都大,服务员还乐呵呵不停给你续茶!
香港的小店在哪儿啊,逛个街也得问个清楚才行!
总是看着像个火箭,问个问题就抬头不理了。
小年轻们愿意踩着去投票,咋理解都有理!
另一边,香港的街道少了点那种熟悉的市井气息,感觉就像缺了调味料的炒饭。
那些开了几十年的小店,茶餐厅、饼店、鱼蛋档,门口全都贴上了“闭店”通知,简直像是过了个世纪的祝寿。
那玻璃门上积了一层灰尘,菜单上的价格跟去年没啥变化,简直让人怀疑时光都停滞了!
这股“关门风”来得巴适得很,连反应的时间都不给人!
油麻地那间经营了38年的茶餐厅,李伯大叔上个月把它关了,简直让人抓狂!
最后这一天,来的人个个都跟银发老人团体出游似的,年轻人一个都没瞧见。
他一边擦玻璃一边嘟囔,之前下午三点来,等个座得等上四十分钟,现在呢?
随时都能蹭个位置!
是不是有点儿太离谱了吧?
数据就像摆花坛里的花,整整齐齐地等着你来赏。
今年上半年来,香港的吃饭铺子关门的比去年多了17%,而且那些开了三十年以上的老字号,竟然占了近六成呢!
真是让人心疼啊。
一个卖饼的老哥算了算,发现店租比三年前贵了23%,那顾客呢?
像是蒸发了一样!
剩下的像半个西瓜,真是个“小西瓜”!
以前是游客来捧场,现在连香港人都自己跑出去玩了!
全怪北方的花钱大军抢了我们的饭碗哦?
这话听起来有点歪呢。
有个内地的小伙伴在旺角的游玩,真是乐趣多多啊!
坐那儿十分钟,连空气都不搭理我。
叫个服务生点餐,结果对方来了句“自个儿瞅菜单去吧”。
后来他去了深圳福田的一家茶餐厅,刚进门就有人快得跟兔子似的,把椅子拉来给他坐,临走时还贴心地塞了两包陈皮糖在他口袋里。
他打开了话匣子,直来直去地说:“在香港不是没心思消费,而是花钱让自己别扭!”
那这问题到底卡在哪儿了呢?
房租贵得让人心疼,人工费更是涨得离谱,大家整天都在唠叨这些老掉牙的事啊。
有些老店的服务态度就跟古董一样,就只会说“要吃就吃吧”,这服务水平跟现在可差得远啦。
内地的店家脑子转得飞快,想尽办法把服务搞得妥妥的,就连“来啦!”到“慢走,常来瞧瞧!”都满满都是心思。
不是所有老字号都在那儿等着吃老本儿。
铜锣湾有个卖鱼干的老店,已经开了86年,老板让孙女用手机直播,教大陆的网友怎么做腊味蒸饭,结果一个月的销量就超过之前半年的总和!
那家糖水店摇身一变叫“社区共享厨房”,白天照样卖糖水,晚上租给邻居们琢磨私房菜,唉,总算那招牌没下岗!
这种转型啊,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跨过去的门槛!
旺角有家老传奇的烧腊店,老板快到七十的年纪了,连拿手机扫二维码都搞不定,更别说啥直播带货的事了。
油麻地有个云吞面摊,老板的小子宁愿跑到广州开分店,也不想在老摊子那儿混日子。
他觉得呀,这儿死守老规矩就是等着被踢走,哪边敢动一下才能活得滋润。
眼下,那些空荡荡的位置,没过多久就全被奶茶连锁和网红小吃车给抢占了。
路过的时候,时不时能瞅见爷爷奶奶跟店门打了个盹,嘴里还嘟囔着啥。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