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宁生活的老少爷们儿最近都在聊一件事儿:那个已经 “沉睡” 了十年的西宁西站,是不是真要重新开门迎客了?消息一传开,大伙儿茶余饭后都在讨论,毕竟这座停运多年的老火车站,承载着太多西宁人的回忆,也关系着以后出门方不方便。
说起西宁西站,不少老西宁人都记得,以前这里也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在 2014 年,西宁站启动大规模改造,为了保障施工和运营安全,西宁西站不得不暂时关闭。本以为等西宁站改造好了,西站就能重新启用,谁能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年。
现在的西宁站,虽说规模不小,足足有 9 台 21 线,但架不住城市发展太快、客流越来越多。每到旅游旺季,全国各地的游客扎堆来西宁,想看看青海湖的碧波、逛逛塔尔寺的古刹,西宁站里到处都是拖着行李箱的人,候车厅挤得满满当当。要是碰上换乘,那时间可就更紧张了,不少人都抱怨过,在西宁站换乘,跟打仗似的,得一路小跑。
2023 年春运那会儿,西宁站更是 “压力山大”。平时每天的客流量还能应付,可到了春运高峰,单日进站出站的人数直接超过设计容量的 30%。车站里的工作人员忙得脚不沾地,乘客们也跟着着急上火。再加上川青铁路等新线路的规划,以后肯定会有更多列车进出西宁,西宁站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西宁西站重启的呼声越来越高。咱老百姓心里都明白,要是西站能重新启用,好处可太多了。首先就是能给西宁站 “减减负”,以后出门不用再人挤人,候车、换乘都能更从容。而且,西宁目前只有西宁站这一座主要客运站,海东西站离城区又太远,要是西站重新开放,就能补上城西客运站的空缺,形成 “一主两辅” 的铁路枢纽格局,以后住在城西的居民出门坐火车,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到城东的西宁站,能省下不少时间和精力。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西宁西站重启更是意义重大。一旦启用,铁路货运的吞吐能力预计能提升 40%,相当于给西宁的物流运输装上了 “加速器”。以后青海的特产,像枸杞、牦牛肉干,就能更方便快捷地运往全国各地;外地的货物进西宁,也能更快周转。客运方面,西站还能分担西宁站 30% 左右的客流,对打造物流枢纽城市有很大帮助。
西站重新启用,周边的商铺、饭馆、酒店也能跟着沾光。以前西站停运,周边的商业冷冷清清,不少店铺都关了门。要是西站重新热闹起来,肯定会吸引不少客流,带动周边商业重新繁荣。到时候,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更多就业机会,说不定还能冒出几个 “网红打卡地”,让西宁又多一张新名片。
不过话说回来,西宁西站想重新 “开张”,可不是件容易事儿。摆在眼前的难题,一个是钱,一个是环境。西宁作为高原城市,经济发展和东部沿海地区比起来,确实还有差距。重新启用西站,从基础设施修缮到设备更新,处处都得花钱。虽说青海有交通发展专项资金,但具体到西宁西站这个项目,钱能不能到位、够不够用,都是未知数。
另一个难题就是生态保护。西宁地处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随便动一土一石都得慎之又慎。在建设西站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工程进度,又要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不能因为发展经济就破坏了咱西宁的绿水青山。这对建设者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
虽说困难不少,但西宁人对西站重启的期待一点没减少。每次路过西站,看着那略显陈旧的站台和锈迹斑斑的铁轨,大家都盼着有一天能重新听到火车的汽笛声。现在虽然还没有官方消息确定西站到底什么时候能重新启用,但大伙儿心里都揣着一份希望,盼着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火车站,能重新焕发生机。
不管西宁西站最终能不能重启,咱都盼着西宁的交通能越来越方便,城市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毕竟,交通顺了,生活才能更顺;城市好了,咱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过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