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10-07 23:25 点击次数:95

5500亿美元巨额协议揭露,日本资助美国获利,制造业振兴成泡影

一份价值5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再次吸引了全世界对美国制造业的关注。

从9月初美日贸易协议正式启动,到如今这项被特朗普称作“史无前例”的巨资投资计划,真能帮美国制造业摆脱低谷吗?

其实,仔细瞅瞅协议里的具体内容,就能发现,这事儿没表面看着那么简单。

日本掏钱,美国分利的不平等博弈

瞧最新爆出来的协议内容,这笔5500亿美元的大投资里,竟然藏着让人咋舌的利润分法。美国能拿走90%的收益,日本就只能分那10%。

更让人惊讶的是,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透露,这5500亿美元里头,真正算得上资本投资的也就1%到2%,剩下的大半部分都是靠贷款来撑腰的。

按照协议,美国成立了一个由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带头的投资委员会,手握项目审批的全部权力。

日本得在45天里给美国那边的项目方案回复,还得把所需的资金用美元汇过去。要是日本不愿掏钱,美国还能加关税来“治治”他们。

卢特尼克把这机制称作“资本召集”,他说,咱们提出项目需求后,他们负责给美国筹钱建。钱从哪儿来,那是他们的事儿。

虽然日本已经承诺投资,可美国制造业的现状还是挺让人头疼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从11.9骤降到-8.7,新订单和发货量明显缩水,企业对资本支出的欲望也一直提不起劲儿。

更难办的是,今年美国制造业岗位已经流失了3.8万个,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制造行业受影响最为严重。

关税政策的直接影响慢慢显露出来了,农机大佬约翰迪尔今年8月透露,关税让他们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比去年少了不少,钢铁和铝材进口成本高达约3亿美元。与此同时,他们还宣布要在伊利诺伊州和艾奥瓦州的工厂裁掉200多个员工。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业务调查委员会主席斯宾塞开门见山地指出,眼下的不确定性让企业普遍选择按兵不动,推迟投资、缩减招聘规模,同时对成本,尤其是人力开支,管得格外紧。

投资承诺的水分与执行难题

白宫虽然把多家企业的投资承诺归结为“特朗普效应”,但现实可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名单里头的一些投资项目,其实早在拜登执政期间就已经公布或者开始准备了。

比方说,国防初创公司安杜里尔工业那15个亿的融资,还有10亿美元的工厂建设投资,早就在特朗普上台前就已经定下来了。

从拍板到真正落地,这中间的时间跨度真是个大难题。打算建厂到工厂开工,起码得花三到五年,这期间政策环境能大变样。换句话说,哪怕协议顺利落实,效果也得等到下届总统上任才会见真章。

让人挺惊讶的是,好多美国企业对政府送钱并不感冒。听说最近特朗普跟几位大企业老板私下聊,没见哪个CEO当面开口要钱,倒是纷纷说,放宽监管才是帮他们生意上劲的关键。大家都怕以后得背着政府的贷款老还,这种担忧也说明了他们对政策能不能坚持到底没啥信心。

就算美国能把制造业召回来,那些制造商还是得靠全球市场买原材料和零件,才能保证工厂正常运转。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美国制造商有69%的中间产品是从本土供应商那儿拿的,差不多还有三分之一得靠进口货。这供应链摆在那里,光靠加关税根本撑不起制造业独立的大旗。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高级经济学家帕莱什说得挺到点子上:现阶段很难笃定美国制造业或者咱们说的再工业化能真刀真枪地回潮。厂商们做投资的心也不大,毕竟对销量没啥底气,加上光靠征关税,也撑不起那啥大规模制造业的翻身仗。

结语

美日搞的5500亿美元投资大手笔虽然看着牛,但实际落地咋样还得打个问号。关税这招虽然能在短期逼对方低头,可想真让制造业翻身,还得靠持久稳妥的政策撑腰、技术上有创新,还有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支持。

全球经济越绑得紧,单靠一国独行是难的,美国制造业想要真有出息,归根结底还是得打起精神,扎实提升自己的竞争本事。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