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放出的新条件,把欧洲政坛搅得够呛。他开出的筹码是,让欧盟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00%的“二级关税”,作为回报,美国会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乍一听像是联合抗俄的“大国默契”,可欧盟官员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设套”。
布鲁塞尔、柏林的反弹几乎是同步的。欧盟内部很快就判断,这并不是单纯的对俄施压,而更像是在逼他们主动切断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一旦真那么干,等于自己掐断经济命脉。
欧洲的顾虑有算账的成分。2024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占总进口的接近五分之一,里面涵盖了大量关键零部件和消费品。法国有议员直说:“没有与中国的贸易,我们会淹死的。”这种比喻在欧洲企业界并不夸张,因为从家庭电器到汽车制造,一旦切断中国供应,成本会立刻飙到让企业透不过气的程度。
关键是,美国嘴里的“回报”,真有保障吗?美媒披露,特朗普在共和党内部其实并不急着推“对俄升级”政策,对乌克兰局势也不上心。欧盟担心,就算答应,他也可能找借口不兑现。到时候,欧洲既得罪了中国,又没拿到实实在在的美方行动,这才是赔得最惨的局面。
这让欧洲人想起了过往的账本。特朗普刚上任那会儿,要求欧洲补缴北约军费,对欧征收钢铝关税。如今,这波对华关税的提议,更像是之前那套玩法的延伸,把盟友当成可以牺牲的筹码来用。在美国的全球战略里,欧盟往往不是坐在谈判桌上的伙伴,而是桌上的那副牌。
别忘了,欧盟经济的中长期增长,还压在几个跟中国关系紧密的领域。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中国是德国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板三大出口领域的第一合作国。一旦翻脸,这些行业会被直接打残。对于德国这样的制造业强国来说,这可不是短期能修复的伤口。
不仅是工业领域,中国市场对欧洲消费品牌也是难以替代的,从奢侈品到机械设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企业早就提醒过各自政府,别在中美之间点火,因为代价是他们连本地市场都养不活。
所以,在面对特朗普摆出的这道“选择题”时,欧洲很清楚,选边站不是政治游戏,而是生存问题。一旦贸然“脱钩”,伤到的首先是自己。在全球产业链高度绑定的情况下,脱掉一环,就可能让整条链崩掉。
欧盟确实不想对俄罗斯太软。布鲁塞尔的立场是,可以对与俄直接关联的企业和产品精准制裁,但不接受“一刀切”式的针对中国的高额关税。这是他们想保留的操作空间,也是防范美国“空头支票”的方式。
而特朗普的这步棋,说白了就是想把欧洲推到中美对抗的前线,让他们替美国出力,顺便削弱欧洲在能源、制造、科技上的自主能力。这样一来,欧盟就得更多依赖美国资源,战略地位自然低下一个层级。
不少欧盟官员已经直说,这根本算不上谈判,是圈套。因为一旦欧盟拒绝,美国就能反手甩锅,说是欧洲不配合制裁俄罗斯。等到中俄关系没变,美国的承诺自然烟消云散,欧洲反而背上“不够团结”的舆论包袱。
更麻烦的是,特朗普这种做法不仅是挤压欧盟的经济回旋空间,也是变相考问欧盟多年来挂在嘴边的“战略自主”。过去可以说是理念上的争论,这一次却是带着实打实成本的硬选择。从情感上,欧洲不愿一直当美国的跟班,但从现实上,他们又离不开北约的安全保障。
中美欧的这场博弈表面是贸易规则之争,实际上是地缘政治筹码的交换。对特朗普来说,这是一盘棋,棋盘在欧洲,目的却是服务美国自己的能源、金融、战略利益。至于欧洲的感受,他显然没放在心上。
欧盟虽然嘴上保持克制,但他们清楚,手里那张与中国的关系牌,不到生死关头不能丢。因为一旦丢掉,这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根基被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某种程度上,欧盟的“不选边”其实是唯一的自保方式。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