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中国未来到底得造几艘航母,才叫真正海上牛气冲天?6艘?8艘?有朋友抛来这样一个问题,看着直让人琢磨。
一边是美国11艘核动力怪兽横行海面,说大洋就是自家后花园。
另一边,英国,国力不复当年,还得死撑2艘航母,显示“老牌硬刚不服老”。
镜头一转,咱大中国刚刚有了三条航母(辽宁、山东、福建),硬是被期待能“蓝天白云下三军齐发”。
但问题来了,这三条,够了吗?
随手翻翻军事圈“大神”的说法,6艘起步,8艘安心。
这数字后面,还真不只是简单的堆积游戏。
说到航母,大家张嘴就来“航母战斗群”,好像造出来就是随时一呼百应、说打就打的存在。
可现实哪有这么轻巧?
美国人搞了套“三三制”原则:1艘出去巡逻,1艘在家换油洗澡,1艘在训练打基础,感觉和咱家三个娃轮流写作业似的。
中国要追上这节奏,单靠手上那点“家底”,打东海轮一次换南海下一次,玩轮盘赌?
各位想想要是有两个热点区域并发,手上一艘不小心还得进厂大修,这阵仗,属实太捉襟见肘。
难怪人家专家开口闭口就是:得有6艘底线,8艘保险。
这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靠报数量,门道多着呢。
先别急着在键盘上数手指头。
算上“真枪实干”还得分:谁在海上晃,谁在军港泡,谁在军校带新兵撸教材。
美帝那美国佬,天天吹牛逼说全球巡航,其实是一边动一边补一边练,不给自己掉链子的机会。
咱要是也能做到东边一个西边一个,南北轮岗全年无休,至少得两三艘在位站岗。
再想要演习时有家底支撑,有个两艘腾出手来瘾过一把,这才是步步为营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要是说光靠仨船凑数,真遇到台海、南海出点乱子,或者国际局势忽然风云变色,兵力分配一下子成了数学题,算着算着冷汗就出来了。
别看美国人航母铺满地图,其实人家的算盘打得飞快。
全球到处派兵拱火,需要N个航母,防止哪天家门口漏了风。
可中国的战略大环境和人家不一样,咱主打“近海防御”,2000海里转一圈基本不脱离自家地盘,岸基导弹、战机支援随叫随到。
这种“主场作战”,航母数量当然不用和美帝单纯比数。
有了大型背靠主场的支撑,6-8艘完全可以把“局部海域”压得死死的,想让谁翻身谁翻身,谁不听话谁“下线”,操作空间大得很。
但千万别以为拉个大军舰就能一路横扫。
航母那是顶级装备,可真想让它开出去气场全开,还得靠一群“助攻”撑场子。
什么两栖攻击舰、055大驱、核潜艇拉满、空中预警飞机全跟着,才是一整套boss团。
你看美军人家每个航母编队带着呼啦啦一大票随行兄弟,真要动起手来不是单挑,是群殴。
中国要追上这套生态圈,造舰并不只拍脑袋看片面数据,还得玩“组合拳”,每样都不能掉链子。
用Dota术语说一句,航母是大哥,055大驱打工,核潜艇控图,后勤就是加血工具人,谁也不会单飞。
技术层面,也是泥菩萨过江各有难处。
现在辽宁舰、山东舰还在用滑跃起飞,勉强拽动歼-15起降。
福建舰弄上了电磁弹射,看得人热血沸腾,“科技树一跃三级”,可真用上还得慢慢调教,教会航母与飞机和谐共舞。
往后还有大概率上核动力,这一升级不只是耗钱,全套系统升级,人才、技术、维修、训练全跟着变。
不是今儿拍脑袋确认订单,明天就能直接变出一艘核航母。
那点“996速度”在航空母舰面前,得让路。
别忘了,航母编队出动,本身就像维持一支流动大国。
补给船、维修队、空勤、陆勤,还有后面的大数据、网络作战系统,就像线上打团,网断了一样玩蛋。
美国航母能全球撒欢,还不是因为后勤系统玩得六,随时随地都能“回血”,不用怕挂在半路。
中国现在主打近海这一手,后勤压力相对小,但真想要远航,到印度洋坐镇,或者巴基斯坦、吉布提这些地方分兵,光靠现有的体系还不够。
这可不是“把航母一开就够了”,得让整个体系升级打怪。
技术飞速进步是真的。
2012年中国第一艘辽宁号服役,到2024年福建舰海试不过12年,跨度够让人瞠目结舌。
从“二手货”改出来过日子的阶段,飙到自主设计、自研科技,“老三样”直接升级到电磁弹射,未来核动力跃跃欲试。
排排站一比,不得不给科研团队疯狂点赞。
照这个速度,2035年搞定6-8艘航母,不敢说弹指一挥间,至少也不是痴人说梦。
可别以为造舰全靠拼时间,只要条件到位,钱、人、技术跟上了,目标就是指日可待。
再说实话,数量够不等于“碾压一切”。
真正的“蓝水海军”,是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全部在线。
单打独斗哪怕有8艘大船,没机载预警机、护航舰队、核潜艇护航,顶多是移动靶子。
未来中国要下大力搞“航母战斗群生态圈”,这套生态才是决定性杀招。
航母是主角,配角也得全员高能,才能在深蓝大洋上拗出气场。
要想像美帝那样在全球刷副本,目前说啥都为时尚早,老老实实积攒体系战斗值,才有一战之力。
网友里总有杠精说:“为啥一定要和美国拼航母?”
其实真没必要。
美军是全球争霸,公司分部开遍东西半球,是自家屁股插手哪里哪里得出现海军。
中国战略是稳定家门口2000海里,靠岸基支援压根不用拉出漫长补给线。
真的遇到南海、台海有动静,有8艘航母弹性调度,出战4-5艘,剩下还能留后手,这布局够大了。
要是美军真敢远征,咱这边岸防火箭军、空军掩护一起发动,堪称有“主场buff”,根本不是看数量定胜负的游戏。
“在自己地盘打仗,航母不求数量碾压,但求排兵布阵刚刚好。”
这是专家总结,也是战略使然。
话说回来,眼下每造一艘航母,都是质的飞跃。
哪怕世界局势瞬息万变,“技术升级换代”带来的红利才能保证中国海军未来可控。
从辽宁号到福建号,不只是数量,更是时代飞跃。
以后的核动力航母、“准无人化战斗群”、“海天一体数据联动”,恐怕都会出现在清单上,谁也别小瞧中国人在军工路上的突破精神。
不过,航母牛不牛,配套的飞行员训练、编队协同、后勤保障,也在同步升级。
有人笑中国刚开始学美军,不过是“小弟跟着大哥模仿秀”。
但真比细节,咱搞出一套既有自己特色又顾大局的大国海军,这种创新还真不是随手就能学来的。
就像网络段子说的:“航母不是洗衣机,用完插回来就行,每修每造都是道长路。”
中国往前多走一步,都是技术、管理、体制多重改革的体现。
往后看,眼下的3艘航母,还在持续训练调试,艏艉对接大修,飞行员、指挥官拉出来一遍遍刷分,不能让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
等到“近海护航”成为常态,深蓝大洋任务也能时不时整一个演习,让远方“吃瓜群众”见识一下中国航母群的铁血风采。
实际情况很简单,不光是拼谁家航母多,还要比谁家体系全、训练强、升级快,各个部队能不能协同打出一套“银河战舰级别”的编队。
最后,不得不说,航母代表的不光是战斗力,更是国家战略转型、海权意识觉醒的象征。
等中国走到6-8艘航母的目标,到那时不单是“海上高铁”,也代表中国技术、自信、战略格局的全新变化。
只要团队稳住节奏,技术持续向上,把专业的训练、科学管理同步跟上,迟早能看到中国航母队伍“深蓝远航”,真正在世界海军舞台站稳脚跟。
话说,你觉得中国6艘航母够不够用,还是8艘才安心?航母之外,哪个配套体系才是真正的王牌?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你的看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