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07-10 16:00 点击次数:159

香港回归后,逾167万吨生鲜食品经拱北海关输港

港珠澳大桥上的"鲜味守护者":28年167万吨背后的民生温度

凌晨1点的港珠澳大桥上,潘伟亮踩下油门,后视镜里映出微微晃动的货箱——那里装着3吨活蹦乱跳的金鲳鱼,正赶着去香港早市"报到"。海风裹着咸腥味钻进车窗,他却笑得踏实:"以前送水产像赌命,现在走大桥,鱼到香港鳃还是红的!"

这位跑了20年跨境运输的老司机,亲历了供港鲜活食品的"生死时速"。2018年前,从珠海绕行深圳口岸要5小时,夏天车厢温度一高,"经常开到香港发现死了一半"。如今港珠澳大桥将路程缩短到40分钟,海关查验最快20分钟放行,"凌晨2点鱼虾就能跳进香港市场的水箱"。

"多耽搁1小时,香港主妇就少一道鲜菜"

"快!这车虾蟹要抽检!"海关查验台上,龚忠年一个箭步跃上货车。手电光扫过水箱,增氧泵咕嘟作响,他伸手一捞——活虾"啪"地弹起水花。"好货!"他抹了把汗跳下车,电子闸杆随即抬起。作为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科科长,他清楚记得:去年台风天,30车水产堵在口岸,关员们冒雨打着手电逐箱查验,"暴雨把制服浇透了,但没人敢慢——香港超市还等着开门呢"。

这种"与时间赛跑"已成常态。拱北海关数据显示,回归28年来经该关验放的167万吨供港食品中,近5年通过大桥运输的占比激增。最让龚忠年自豪的是2023年7月那车鸡蛋:"以前冰鲜禽肉才能走大桥,那天我们连夜测试温控方案,终于让内地鸡蛋首次'跨海'成功。"

"一条鲳鱼背后的产业链革命"

深夜的珠海斗门养殖基地,工人们正把最后一网海鲈装车。"现在香港订单占我们产量六成。"负责人老林掏出手机展示客户反馈:香港铜锣湾某酒楼主厨特意来电,夸赞"大桥来的鱼做刺身够弹牙"。而三年前,他的鱼要先运到广州中转,"等到了香港,鲜味都打了折"。

这种变化正重塑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业版图。辽宁的鲍鱼、海南的芒果、山东的马铃薯......如今每天有超百吨内地农产品经大桥直供香港。珠海市东盛公司的陈经理算过账:"走大桥比陆路每车省2000元油费,凌晨采摘的菜心,中午就能出现在香港火锅店。"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潘伟亮已驾车返程。后视镜里,朝阳为大桥镀上金边,他忽然想起28年前那个清晨——自己开着旧卡车,载着回归后首批供港蔬菜驶向罗湖口岸。"那时候过关要填十几张纸,现在'电子眼'扫一扫就通行。"他摇下车窗,咸鲜的海风扑面而来,仿佛还带着香港茶餐厅里云吞面的香气。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