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9-04 00:54 点击次数:146

徒手毙虎,刀劈日寇,赵登禹的血性让整个日本胆寒

徒手毙虎,刀劈日寇,赵登禹的血性让整个日本胆寒

1933年3月11日,喜峰口,夜黑得像一块铁。

寒风跟刀子似的,刮在每个士兵脸上,赵登禹裹着件破旧的军大衣,嘴里呼出的白气瞬间被吹散。

他脚下是万丈悬崖,对面,是日军戒备森严的炮兵阵地,探照灯的光柱像鬼魅一样扫来扫去。

白天,兄弟们就是在那片阵地前被成片成片地割倒的,日本人的机枪和重炮太狠了,阵地前连块完整的砖都找不到。

现在,他要带着五百个兄弟,腰里别着手榴弹,手里攥着大刀,从这绝壁上摸过去,给日本人来个中心开花。

谁能想到,这个领头的汉子,当年在冯玉祥部队里出名,不是靠打仗,而是靠打虎。

那会儿他还是个小小的卫兵,冯玉祥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只猛虎关在笼子里,结果老虎跑了,满营乱窜。

就在所有人都吓得屁滚尿流的时候,这个一米九的山东大汉,赤手空拳就冲了上去,硬生生把老虎给活活捶死了。

冯玉祥当场拍板,这小子不是人,是神,直接连升三级。

可徒手打虎的蛮力,在长城脚下,面对日本人的钢铁洪流,似乎一点用都没有。

仗打了几天,29军伤亡惨重,窝囊气憋得每个人胸口都疼。

赵登禹把指挥刀往桌上一插,眼睛红得像要滴血:“他娘的,枪炮干不过,咱们还有两只手一把刀!”

于是,就有了这个疯狂的计划——夜袭。

五百个汉子,嘴里咬着木棍防止出声,手脚并用,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往下挪。

冰冷的岩石冻得人骨头都疼,稍不留神就是粉身碎骨,可没有一个人退缩。

摸进日军营地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静止了。

下一秒,赵登禹一声低吼,像平地惊雷,五百把雪亮的大刀同时出鞘,对着睡梦中的日军砍了下去。

那不是战斗,是单方面的屠戮。

日本人从没见过这种阵仗,刚从被窝里钻出来,一个照面就被削掉了脑袋。

枪都来不及拿,整个营地鬼哭狼嚎,血流成河。

赵登禹自己一马当先,一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风,砍得卷了刃,就从地上捡起一把继续砍。

这一夜,他们砍死了几百个鬼子,炸毁了十八门大炮,把日军的辎重粮草烧了个精光。

天亮时,当这支浑身是血的队伍回到阵地,整个喜峰口都沸腾了。

“喜峰口大捷”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整个中国,全国上下人心大振。

音乐家麦新听闻此事,热血沸腾,连夜写出了那首我们都会唱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赵登禹,这个“打虎将军”,一夜之间成了全国皆知的“抗日虎将”。

可这个在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的猛将,回到老家菏泽,却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1936年,他已经是中将师长,衣锦还乡,没有一点架子。

他挨家挨户地走,看到哪家穷得揭不开锅,就悄悄把一沓银元塞到人家米缸里。

走到自己当年的小学,看到孩子们衣衫褴褛,立马掏钱,给全校每个孩子都做了一身新衣服,买了新书本。

他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说:“好好念书,将来国家得靠你们,别像我一样,只会耍大刀。”

谁都以为,这样的好日子会长久。

一年后,卢沟桥的枪声响了,北平危在旦夕。

赵登禹所在的132师,被命令死守南苑,那是北平的南大门。

这次的敌人,比喜峰口的更凶残,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重炮,铺天盖地。

7月28日,决战打响,日军的炸弹像犁地一样把阵地翻了一遍又一遍。

赵登禹的指挥部被炸塌了,他从废墟里爬出来,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抓起一把大刀就冲了出去。

他带着部队跟日军反复冲杀,硬是把潮水一样的敌人顶了回去,自己身上添了多少伤口,他根本不在乎。

激战中,上级命令他率部向大红门集结,准备反攻。

这条路,成了一条死亡之路。

日军提前埋伏好的几十挺机枪,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火网。

汽车刚开到黄亭子附近,子弹就像暴雨一样泼了过来。

赵登禹身上瞬间中了数弹,鲜血把军装浸透了。

他倒在传令兵的怀里,最后一口气,念叨的还是家里:“告诉俺娘,儿子为国死了,不丢人,对得起赵家祖宗!”

这一天,南苑失守,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两位上将,双双殉国。

那一年,赵登禹才39岁。

他的遗体,还是附近的寺庙僧人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抢出来,藏在庙里,才没落到日本人手里。

抗战胜利后,北平有了赵登禹路,他的老家赵楼村,也改名叫了登禹社区。

这个山东汉子,没留下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没留下什么传世的家产。

他留下的,是一种最原始、最纯粹的东西,叫“血性”。

当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总有这样的人站出来,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脚下的土地不能丢,身后的爹娘不能辱。

他用一把大刀告诉日本人,就算武器不如你,但意志和勇气,中国人永远不会输。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