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9-19 08:52 点击次数:116

毛主席给钱学森递烟,钱学森准备接,主席突然收回笑道:自力更生

1964年12月26日,中南海勤政殿外飘着小雪,空气里混着松烟和寒意。

屋内灯火通明,几十位来自不同战线的代表围坐三张圆桌,等待寿星毛主席的出现。

钱学森第一次走进这里,目光里有敬意,也有探寻。

门口一声脚步,毛主席披着深色大衣大步进来。

掌声刚落,他笑着向众人摆手,顺手抓起一把奶糖,像老朋友般挨个分给大家,气氛立即松快不少。

端起第一杯茅台,他看向钱学森,语调爽朗:“听说咱们的导弹,得靠你多费心。”一句话把风头推给了那位瘦高的科学家。

钱学森略红了脸,起身答道:“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远。”几杯酒下肚,毛主席从怀里掏出自用“白沙”,捏出一支,侧身递向钱学森。

钱学森本不抽烟,可对方毕竟是主席,他忙双手伸去接。

就在指尖几乎碰到烟纸的瞬间,毛主席忽然把手一收,轻轻一笑:“还是得自力更生嘛,外援要是不给,可就连这支烟都没了。”满屋先是一愣,继而爆出一阵会心笑声,尴尬烟消云散。

一句玩笑,却点中了当时中国最棘手的难题。

七年前,苏联专家一句“合同终止”,卷着全部资料撤离,“外援”三个字瞬间变得飘忽。

关键技术永远握在别人手里,哪怕给一座金山,也造不出属于自己的导弹。

毛主席那晚的收烟动作,看似俏皮,实际像一记警钟——靠人不如靠己。

话题转到回国往事,钱学森的语速慢了下来。

1955年秋,他历经软禁、谈判、交换,才踏上回国邮轮。

舷窗外是太平洋风浪,舷窗内他写下一句话:“外国人能做,中国人一样能做。”脚刚落地,中央安排他直奔东北、华北几百家厂矿院校,摸底航空工业。

调查报告厚厚一叠,结论却简单直白:底子薄,但并非零基础;要快,就争取借力;要久,就抓紧育人。

1956年2月,他熬了整整一夜,写成《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

草稿里反复出现两个词——“系统”“人才”。

他把专业分成空气动力、结构、推进、控制、火箭五大板块,逐条标出需要多少工程师、哪年必须成才。

通篇没有豪言,有的只是密密麻麻的里程碑和时间表。

周恩来当即批示呈交毛主席。

毛主席阅后拍板:“按钱学森的意见办。”几天后,在菊香书屋见面时,他拉着钱学森的手说:“组织各部门一起搞导弹,你牵头,有信心没有?”钱学森低声回:“只怕干不好。”主席摆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一句鼓励,像是把责任也一并压在他肩头。

接下来四年,实验场从荒滩上拔起,风洞、静力架、发动机台架同时开工。

年轻工程师白天调图纸,夜里睡行军床,甚至把旧火车皮改成计算间。

有人回忆:“那阵子,灯一黑就觉得心里空,恨不得机器整夜轰鸣。”自力更生,并非一句口号,而是一盏盏彻夜不熄的白炽灯。

1960年夏天,苏联专家全部走人,关键零部件样机带走大半。

基地一时群情低落,钱学森却拍拍桌子:“他们能带走的是金属,带不走的是我们的脑子。”他当场把任务拆分:发动机组攻燃烧不稳,制导组盯陀螺漂移,结构组算载荷裕度;节点写在黑板,谁也别想逃。

两年后,“东风一号”竖立在戈壁。

倒计时零点,指挥员喊出“点火”。

烈焰腾起,导弹射向碧空,十分钟后落在预定坐标。

控制台里的科研人员抱在一起嚎叫,沙尘扑面也顾不上擦。

电话线另一端,聂荣臻的声音因为激动略带颤抖:“中国有自己的导弹了!”自此,卫星、返修火箭、高空探测器接连提上日程。

1970年,“东方红一号”播放的乐曲通过短波传回地面,钱学森抬头看着夜空,眼眶微红,却只是淡淡一句:“总算对得起那句自力更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界热烈追捧时,他一直保持克制。

有人递上厚厚的津贴表,他轻轻推回:“我是搞科研的,不是大官,该给谁就给谁。”对“学习钱学森”运动,他只说:“别把我捧得太高,路还长。”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上,毛主席特意补上了钱学森的名字。

翌年9月9日,噩耗传来,钱学森在灵堂前恭恭敬敬三鞠躬,沉默良久。

守灵第三晚,他对身边助手低声叮嘱:“别忘了‘自力更生’四个字。”短短一句,再次点出那支“被收回的香烟”背后的深意。

回看整段历程,从一张意见书到一枚导弹,从一声玩笑到一套体系,自力更生不仅让中国突破了技术封锁,也塑造了几代科研人的精神肌理。

毛主席递烟、收烟不过数秒,却成为后来者心头一盏长明灯。

钱学森的故事,像极了那句老话:“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牢。”从一支烟到一枚导弹,从一声玩笑到一套体系,自力更生不仅让中国突破了技术封锁,也塑造了几代科研人的精神肌理。

毛主席递烟、收烟不过数秒,却成为后来者心头一盏长明灯。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用来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跟侵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把问题解决好。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