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邱清泉这个奇葩之前,我们得先定义一个概念:游戏里的“团队毒瘤”。
这种人,装备碾压,操作拉满,意识风骚,但就是死活不跟你打配合。团长在语音频道里喊破喉咙,他那边麦克风一关,永远在单带,永远在野区采灵芝。顺风局他能一打五秀翻全场,然后公屏打字“1v9”;逆风局他第一个开喷,把锅甩给辅助、打野和网络延迟。
你恨他,但又干不掉他,因为他的战绩(KDA)确实好看。
这种人,就是邱清泉。
淮海战役这个S级总决赛打到最后,大团长杜聿明看着战报上邱清泉兵团那磨磨蹭蹭的走位,心态直接炸裂,只憋出一句:“一贯对上欺,对下傲,根本不能团结人。”
翻译成游戏黑话就是:这逼又在演我,从来不跟团,这仗还怎么打?
1.
邱清泉的开局账号,是顶级氪金VIP。
富二代出身,双语教育,德语英语张口就来,没参军前就天天抱着施里芬计划当爽文看。这叫什么?这叫赢在起跑线上。后来版本更新,全世界都在玩机械化,他这种天赋型选手直接坐上了火箭。
1935年,他拿到了去德意志服务器深造的名额,在慕尼黑军事学院天天泡在推演沙盘上,肝得昏天黑地。古德里安的《装甲战》手稿,被他翻得比自己的情书都熟。他留学笔记里,中二又热血地写下座右铭:“速度、突击、组织即命脉。”
这套“闪电战”的逻辑,后来成了他的肌肉记忆,也成了他性格里最锋利、也最要命的那根刺。
回国打抗战,淞沪、南京两个副本打下来,神装号也吃了瘪。据说他扮成难民才躲过一劫,甚至还被抓去修了二十多天的工事。这事儿真假不好说,但效果是显著的。一个顶配的骄傲玩家,被人按在地上摩擦,心态必然失衡。从此以后,邱清泉打鬼子就一个字:疯。
别人是打仗,他是玩命,逮着机会就往死里冲。很多人说他是被南京的惨状刺激了,这当然是一方面。但更深层的逻辑是,一个极度骄傲的人,在遭遇了奇耻大辱后,他的反弹必然是极端的。
说白了,就是破防了。
2.
一个破防的技术主播,打法必然会变形。
1938年兰封会战,他拿着一手好牌,跑去跟同事宋希濂吹牛逼,说这波我必超神。结果呢?他的装甲部队一头撞上日军的铁王八阵,瞬间被打成筛子。顶头上司桂永清光速甩锅,把责任全推给了友军。
这波操作,让邱清泉第一次在同事圈里暴露了自己的B面:顺风我无敌,逆风你背锅。
讲白了,这事儿就特么离谱。兰封这波天秀级的甩锅,直接搅黄了薛岳围歼日军的大战略。司令部复盘的时候,档案里给邱清泉的评价是:“临机应变不足。”
这话已经非常非常客气了。
但你又不能说他菜。昆仑关,他抓住日军换防的6小时窗口期,直接一把尖刀插进对方后勤线;龙陵,他火烧水淹无所不用其极,硬是啃下了硬骨头。他的第五军,被美军观察员评价为“极具突击精神的王牌”。
这时候的邱清泉,已经有点人来疯了。一边写诗自比“孤臣”,抱怨蒋介石不给他更大的指挥权,觉得是老板没眼光;另一边,军统的内部小报告里,何应钦亲自批示:“性情粗暴,须慎用。”
你品品。一边是战功赫赫,一边是人际关系一塌糊涂。他就像那种全服战力第一,但被所有公会拉黑的独狼玩家。所有人都知道他强,但没人敢组他下本。
(插一句,是不是很有既视感?你车队里那个自以为神操作,从来不听指挥的野王,是不是就这个德行?)
3.
如果说打鬼子是PVE,大家还能捏着鼻子容忍他的臭脾气。那解放战争开始,进入PVP模式,邱清泉这种“毒瘤”打法就彻底成了团队的负资产。
在鲁南跟华野交手,他有占领菏泽的高光时刻,也有在定陶被胖揍的黑历史。友军王敬久给南京写报告,评价他:“骄气难驯,协同失当。”八个字,直接把他的问题钉死了。
邱清泉呢?表面屁事没有,私下里跟朋友疯狂吐槽:上面就知道要战绩,从来不给我操作空间。
这种心态,就是典型的“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等到徐州会战这个总决赛开打,问题彻底爆发了。邱清泉手里的第二兵团,是整个国军阵营里装备最好、火力最猛的豪华舰队。他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开联络会各种迟到、缺席,突出一个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团长杜聿明几次三番在语音里@他,邱清泉永远是那副德行:“收到收到,在路上了。”
潜台词就是:你喊你的,我打我的。
12月6号,为了救被围的黄百韬兵团,杜聿明下死命令,让邱清泉向东支援。邱清泉在日记里写:“实系无用功。”——他压根就觉得这是个烂决策。但电台里,他却给总部汇报:“正按计划前进。”
他手下的参谋都看傻了,这不就是嘴上喊着保护我方输出,实际上闪现迁坟么?
结果呢?就因为他磨洋工的几个小时,华野的包围圈彻底扎紧,黄百韬兵团被包了饺子,全没了。
指挥所里,另一个友军李弥急得跳脚:“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去打黄维!”
邱清泉冷冷地怼了一句:“谁让你听他的?”
这一下,等于直接跳反,公开喷团长杜聿明指挥是坨屎,还暗示自己有更高明的见解。可战场不是给你发脾气的地方啊大哥……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粟裕后来复盘时都说,打淮海,最先找的突破口就是邱清泉。因为这哥们打仗经常“打滑头仗”,关键时刻掉链子卖队友,这事儿连他自己人都清楚。
一个人的名声能烂到让对手都拿来当战术突破口,也是一种极致了。
4.
邱清泉的悲剧,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大牛的认知错位。
他把战场当成了个人秀场,把战争当成了数据面板上的KDA。他痴迷于自己的操作、自己的装备、自己的战术,却唯独忘了一点:战争,尤其是这种规模的集团会战,它不是一个单机游戏。
它是一个极其考验团队协作的MOBA游戏。
你的装备再好,走位再骚,没有队友给你创造输出环境,没有辅助给你套盾回血,你终究只是个数据好看的孤魂野鬼。
杜聿明最后那句“根本不能团结人”,其实说得还是太委婉了。
邱清泉不是不能团结人,他是从骨子里就拒绝团结人。在他的世界观里,队友都是拖后腿的,上司都是瞎指挥的,只有他自己,才是那个唯一的救世主。这种心态,在顺风局里可以被战功掩盖,一旦进入逆风局,就会成为引爆整个团队的炸药。
他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这种认知上的缺陷,对他这种级别的大佬来说,真的、真的很重要。
性格是王牌,也是死穴。这句话,用来评价邱清泉,简直是绝杀。他的锋芒成就了他,也最终毁灭了他。
能不能赢,看的是你愿不愿意当个正常人。把你的个人主义收一收。
这道坎,邱清泉到死,都没过去。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