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07-30 10:52 点击次数:122

彭德怀平反始末:迟来的历史公正

陈云曾言:“鉴于毛泽东的神圣地位,其言辞被视为不可违背的圣旨。对于彭德怀这类明显不公之事,无人敢触犯,一旦有人发声,必将招致不幸。”

邓小平指出:“任何经毛泽东同志亲自审批的文件都不可随意改动,任何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行动和言论都应保持原貌。这难道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吗?显然不是!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我们必须进行全面纠正。”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幕短短两天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一场追悼大会,以缅怀彭德怀、陶铸两位同志,并正式恢复他们的名誉。

沉冤得以昭雪,正义终获伸张,这一刻,令人心潮澎湃。

这一刻,来之不易。

01

严谨自律、正气凛然的彭德怀元帅自庐山之难以来,始终坚信历史终将给予他公正的评判。历经十五年的批判与八载囚禁,他未曾松懈对理想与信念的执着追求,始终坚守着威武不屈的崇高节操。

1962年6月16日,彭总向党中央呈交了一份长达八万字的深刻信件,后被称为“八万言书”。在这封内容详实、篇幅庞大的信中,彭总坦诚地回顾了自己的生平历程,直至庐山会议那段岁月。遗憾的是,此信再度被误认为是他的“翻案之作”,从而引发了广泛的批评。

无申辩权。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将所撰写的部分文稿秘密寄回湖南的故乡,藏于炉灶之下。这些遗物,见证了彭德怀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驰骋沙场、英勇作战、无私无畏、胸怀坦荡的精神风貌,成为其忠诚与清白历史的真实写照。他曾于纸上挥洒数行文字,笔触之间流露出无尽的情感。

“岁月流逝,真相终将大白!真理的辉芒照亮中华大地,展望未来,前途必定一片光明!!真理之光闪耀在中华,前方之路同样光芒四射,无限宽广!!”

他常对侄女说:“我坚信,我们的党不会永远停留在这个状态!”

彭德怀、浦安修、彭钢

不幸的是彭德怀元帅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在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下,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逝世。

1978年的钟声敲响,标志着中国政坛步入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5月9日,得益于邓小平、胡耀邦等领导人的鼎力支持,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杂志率先刊登了那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由特约评论员撰写的文章,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月12日,《人民日报》与《解放军报》均对《光明日报》的这篇评论员文章进行了全文转载。

历经风雨,这篇堪称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的不朽宣言,终于破浪而出,石破天惊地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辩论。一场意识形态的角逐,亦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彼时,因彭总之故从军旅生涯转至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的彭德怀侄女彭钢,于报纸上瞥见这场热议,眼中顿时闪现光芒。她于字句间似乎触摸到了真理,勇气亦随之倍增。她敏锐地预感到,一个为历史正名、还其公道的时代即将降临。

王震

在那一年的盛夏,彭钢毅然决然地鼓足勇气,向党中央呈递了一封充满恳切的申诉信。在信中,彭钢倾注了满腔的赤诚与热忱。 对彭德怀的所谓“反党、反毛主席和里通外国”等莫须有的罪行和诬陷他的不实之词,根据伯伯生前所说的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如实地向中央作了汇报,恳请对彭德怀同志的冤案进行复查,并将信件转交至王震同志手中。

王震接过彭钢递来的信件,目光中流露出赞许,连声称赞道:“好极了,好极了。”仔细阅读信件后,他稍作修改,并吩咐彭钢再誊写一份,他将亲自转交给邓小平同志。

彭德怀与我相仿,同样有着瑕疵与过错,然而,他的功勋显然超越了这些不足。

02

针对彭德怀的相关议题,早在1976年十月,陈云便曾言及:

“鉴于毛泽东被神化的崇高地位,他的言论被视为不可违背的圣旨。面对彭德怀所遭遇的明显不公,任何人都无法置喙,一旦有人敢于发声,便会自讨苦吃。”

邓小平表示赞同,简洁地续道:

“任何毛泽东同志审定的文件均不得随意更改,他对一切所作所为和言论亦应保持原貌。这难道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表现吗?非也!对于历史上任何被误判的,都应当进行全面纠正。”

1977年,胡耀邦同志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他与同事们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那些因冤错遭受打击的众多老干部。他们深刻认识到,若要迅速摆脱困境,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拯救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关键在于重新启用那些历经考验、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这些老干部是我党在历经磨难后所留存下的宝贵财富。

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率先发表了为平反冤假错案鼓与呼的专文 ——《把被“四从帮”颠倒的干部路线是非颠倒过来》。这篇文章,是根据胡耀邦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党校几位理论工作者写就的。文章的主旨是呼吁全党全民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在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作出的错误结论。

11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认真落实》的评论员文章。文章强调,务必迅速推进干部政策的贯彻执行,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关重要。

12月10日,面对重重干扰,中共中央果断决策,对中央组织部领导班子进行了重大的人事调整,胡耀邦同志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

这一切,都为平反那些冤假错案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与舆论基础。

陈云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办了为期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会上,陈云在东北组率先发表见解。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实现现代化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而保持安定团结同样牵动着全体人民的关注。干部与群众对于党内的安定团结存在一定的顾虑。鉴于此,为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团结,那些影响深远或涉及范围广泛的遗留问题,亟需中央予以深思熟虑并作出相应决策。

经过深思熟虑,他条分缕析地提出了六个应由中央审慎考虑并作出决策的关键议题,其中一项便是彭德怀同志的处境。他郑重表示:

彭德怀同志,一位曾肩负党和军队重要职责的共产党员,为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已辞世。虽然过去有关于他犯错的讨论,然而未曾听闻他被开除党籍。鉴于未被开除出党,他的骨灰自应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陈云提出的六个问题,言辞犀利,震撼四座,引起热烈反响。随后,胡耀邦在西北组坦诚直言:

我赞同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遗留下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进行深入梳理。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关乎国家的安定与团结,关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亦关乎捍卫毛主席的伟大旗帜。

11月25日,应与会同志的强烈呼吁,华国锋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在会议上公布了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及之前遗留的若干重大政治案件,以及部分重要领导同志功过是非问题的8项平反决议。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更正过往对彭德怀、陶铸、杨尚昆等同志所做出的不实判断。

在闭幕式上,邓小平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实质上是一场关于是否解放思想的争论。”“唯有解放思想,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工作都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能稳步推进,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持续发展。在此意义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无疑是一个关乎思想路线、政治方向,乃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本次中央全会的召开,为三中全会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石。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更是成为了三中全会的核心指导思想。

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全会对中央工作会议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就此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同时,全会正式平反了若干起重大的冤假错案,并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前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切实的纠正。在此过程中,对彭德怀同志所受的错误结论进行了审查和纠正,重新确认了他为我国人民革命事业所立下的不朽功勋。为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为彭德怀同志举行一场隆重的追悼大会。

03

1978年12月24日,彭德怀同志的追悼仪式将在北京举行。与此同时,相关的筹备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的骨灰尚未被发现,尚不清楚其下落,亦不确定是否能够寻回。

“务必迅速搜寻彭德怀同志的骨灰,并确保其安全送达北京!”党中央与中央军委下达了明确指令。

追悼会的脚步日渐临近,然而关于彭德怀同志骨灰的消息依旧杳无音讯。

历经波折,追悼大会的筹备团队终于从彭总的侄女彭钢口中获得关于骨灰的线索。彭钢透露,浦安修曾告知她,彭总的骨灰可能安放于四川成都。

浦安修回忆道,她是在家中与前来拜访的老战友、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大章同志的夫人孙明女士闲聊时,得知这一信息的。孙明向她透露,李大章曾私下里向她提及,彭老总在遭受江青等人迫害离世后,其遗体被秘密火化,而骨灰则被秘密送往成都妥善保管,这一切事宜均由他亲自操办。

在周总理自身处境极其艰险之际,听闻彭总不幸仙逝的消息,他深思熟虑,对妥善保存彭总骨灰一事作出严格指示:骨灰可存于成都,但必须严格保密。未经中央军委批准,任何人不得更换骨灰盒,亦不得擅自移动其存放位置或转移存放地。

1978年12月中旬,中央军委紧急派遣人员乘坐飞机,迅速抵达成都,以查明彭总骨灰的具体位置。

他们径直前往四川省委寻求接洽,却恰逢省委书记正身处北京,出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奈之下,来访者只得转而求助于省委副秘书长张振亚同志,并向其呈递了寻找彭德怀骨灰的信件。

张振亚目光一扫,顿时脸色大变,不禁对那两位言者说道:

“彭总调任至四川任职,这一点我确实知晓,然而关于他的骨灰被安置在成都的消息,我却是闻所未闻。难道你们的信息有误吗?”

“没错,您没听错。”那人道:“1974年的寒冬,是否有两名军人乘坐飞机,从北京带来了一个装有骨灰的盒子?”

恰巧的是,张振亚紧锁双眉,努力回溯记忆,终于回想起几多年前,曾有一位名叫王川的逝者,其骨灰被安置在成都。他脱口而出:“有的,不过那是一位名为‘王川’的逝者的骨灰吧?”

“确实如此,王川的骨灰安放之处,与彭总的骨灰盒是同处一室!”

张振亚简直难以置信,耳畔那几句话唤醒了他几近遗忘的往事,那些尘封已久的画面,瞬间如走马灯般清晰地在他脑中浮现。

昔日,在四川省革委办事组供职的张振亚,某日接到组长杜心源的来电,邀其前往办公厅一晤。他即刻抵达杜心源的办公室,只见杜心源面色凝重,态度认真,遂向他郑重地布置了工作任务。

“负责同志的遗骨已运抵成都,需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商议妥善安置事宜。未经省委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具体是谁,我并不清楚,你们也无需过问,务必严格保密。目前,请前往锦江宾馆与中央专案组派遣的两位军人取得联系,负责处理此事。此事不容忽视,务必妥善处理。”

张振亚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便立刻驾车前往锦江宾馆,成功找到了那两位军人。两位军人向他告知:

我们接到指令抵达成都,肩负中央首长及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将一人的骨灰盒携至此地。逝者名为王川,性别为男,其骨灰盒现已安置在成都。

张振亚回应道:“省委领导已作出部署,请各位安心,骨灰盒的存放将得到妥善处理,保密工作也将得到绝对保障。”

两位军人再次郑重其事地叮嘱道:“务必妥善保管骨灰盒,确保严格保密。”

因此,张振亚安排将骨灰盒安置于成都东郊的火葬场。

未曾料想,王川的骨灰竟与彭总的骨灰同为一处,张振亚的眼泪瞬间涌出,夺眶而出。

他将两位军人送回宾馆后,焦虑万分,遂立刻驾驶车辆急速赶往成都东郊的火葬场。

车辆尚未完全停定,张振亚便迫不及待地跃出车外,快步朝着骨灰保管室奔去。庆幸的是,王川的骨灰盒依旧安然无恙地陈列在架子上。

一周之后,恰在追悼大会开幕前夕的12月22日凌晨,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紧急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及中央军委办公厅的电话。

“请彭总的昔日秘书綦魁英及警卫参谋景希珍,搭乘飞机将彭总的骨灰稳妥运送至北京。届时,24日,中共中央将隆重举行彭德怀同志的平反追悼大会。”

飞机搭载着彭德怀元帅的英灵缓缓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彼时,这座城市已沉浸在万家灯火的温暖中。人群中,迎接骨灰的队伍里,悲伤的哭泣声此起彼伏。彭德怀元帅的侄女彭钢沿着舷梯登机,步入机舱,双手接过伯伯的骨灰盒,缓缓走下,悲痛至极,无法抑制的情感让她放声痛哭。在她的身后,亲属们同样泪水涟涟,悲痛不已。

彭钢轻柔地捧着伯伯的骨灰盒步入汽车,车队引领彭总的骨灰在夜幕低垂的北京街头缓缓前行,最终将彭总的骨灰安置于八宝山革命公墓殡仪馆的首个室中。

04

1978年12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共同举办了一场庄重肃穆的追悼大会。会上,我们深切缅怀了党的坚强战士、深受党员与群众敬仰与怀念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陶铸同志。

正中央,彭德怀和陶铸两位同志的遗像高挂,他们的骨灰盒静静安放,其上铺展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现场,党、政、军各界的主要领导同志悉数出席,众多老同志、老部下、老战友亦纷至沓来……其中不乏从医院匆匆赶来的同仁。本次大会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同志亲自主持,邓小平、陈云两位中共中央副主席在会上发表悼词,为彭德怀、陶铸同志恢复名誉。

邓小平在悼词中言道:“彭德怀同志,身为我党的杰出党员,无产阶级革命的老一辈先驱,以及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者,今日,党中央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彭德怀同志进行了全面而公正的评价,并为其恢复了应有的名誉。”

邓小平致悼词

邓小平曾言:“彭德怀同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征程中,紧随毛泽东同志的指引,南征北战,历经磨难,为国家革命的胜利、人民军队的壮大、以及保卫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事业,贡献了卓越的力量。他的一生,堪称革命的一生,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一生。”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彭德怀元帅的家属表达深切慰问之际,浦安修、彭钢等家属不禁情绪失控,热泪夺眶而出。邓小平同志紧握他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不应悲伤落泪,反而应当感到欣慰!”

1981年6月27日,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中明确指出:

在庐山会议的后期阶段,毛泽东同志不恰当地发起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随后在全党范围内错误地推行了“反右倾”的运动。八届八中全会就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组成的反党集团的决议,无疑是完全错误的。

历经沧桑,这一天终于降临。若彭德怀元帅于九泉之下有所感知,必能展露欣慰之笑容。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