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08 19:32 点击次数:53

俄罗斯侵占苏军核心城区,四成街区陷入巷战

俄军的突击队悄无声息地穿过废旧的矿井,突然出现在乌军的背后。红军城,这座战前人口只有6.1万的工业重镇,如今正陷入俄乌冲突中最激烈的巷战。

超过四成的街区已陷入激烈交火,俄军在城内设立了七个据点,数万乌军和西方雇佣兵被困在不断缩小的防线之中。

红军城是乌克兰东部唯一的焦煤产地,供应全国50%的煤炭资源;同时也是交通枢纽,这里有六条高速公路和五条铁路交汇,每天有数千吨弹药通过这里送往顿巴斯前线。

此时,这个重要据点正成了俄军“夏季攻势”的重点目标——11万俄兵从三个方向向来攻,包围圈越收越紧。

俄军到底是怎么突破了连续八年筑起的钢铁防线?乌军为何会陷入那种“瓮中捉鳖”的绝望境地?西方投入上百亿的军援,为啥搞得毫无效果?

矿井奇袭与无人机蜂群,俄军战术颠覆传统

在红军城的地下,错综复杂的煤矿巷道逐渐变成了俄军的秘密通道。这些深达300到800米,总长度超过150公里的地下网络,已经被改造成俄军的“地下走廊”。

7月25日凌晨,俄军的敢死队带着轻武器和自杀式无人机,从一条经过秘密清理的3公里废弃矿井直插乌军第68旅指挥部后方。

当乌军还在城北挖反坦克壕时,俄军突击队已经从地下冒出了,短短72小时内建立了7个战术据点。矿井里传来的爆破声此起彼伏,回荡中更显威力,从7月26日到8月1日,共发生了17次激烈的爆炸,平均每两小时就有一次火拼。

这会儿,天上满是俄军无人机。在红军城那边,俄军投入了超过2000架各种型号的无人机,组成了全天候的监控和打击网络。“海鹰-10”负责实时侦察,“天竺葵-3”则专门执行精准火力打击,FPV穿越机像个“空中死神”一样飞来飞去。

7月30日,俄军操作员通过无人机传回画面,指引TOS-1A温压火箭炮对乌军地下掩体进行“点穴式”攻击,一轮齐射能摧毁半径50米范围内所有活体。

7月31日当天,无人机成功击毁乌军12个弹药库,还打掉了3个指挥中心。

更惨的是,采用“自杀式无人机和巡航导弹”联合作战的方式——先用无人机耗尽乌军的防空弹药,紧接着用“伊斯坎德尔”导弹狠狠打击。这套战术在7月9日创下了单天发射728架无人机的纪录。

补给绞杀与心理崩溃

原本有6条补给线路的红军城,现在只剩下一条“生命线”——帕夫洛格勒高速公路在坚持着。

俄军的FPV无人机开启了“猎杀卡车”的行动,7月份以来,进行了超过1500次精准打击,平均下来,每5辆补给车里就有3辆遭到破坏。

城里的乌军每天用掉的弹药量,已经大幅度降到了战前的三成左右,士兵们只得拆掉民用车的零件,改装成武器。更棘手的是,地下的皮斯卡尼煤矿存放了乌军东部战区60%的冬季取暖煤炭,要是被俄军拿下了,那乌军这个冬天就得在“冻死和饿死”中挣扎啦。

心理防线崩溃,比物资短缺还要致命得多。7月25日那天,俄空降部队渗透到市中心,发现原本应该由精锐部队把守的地方竟然空无一人——有人说,部分乌军把装备扔掉了,跟着平民队伍溜了。

恐慌的情绪像野火一样蔓延,结果在8月1日,扎波罗热方向的第32机械化旅突然放弃了阵地,俄军趁机向前推进了20公里。

为了阻挡俄军的推进,乌军把超过4000名平民留在城里,充当“人墙”,可这也让他们的士气迅速崩溃。城里已经出现了一些投降的情况,士兵们通过社交平台向俄军透露地点,希望能换取逃命的机会。

多线崩坏与西方困局

红军城的危机可不是个孤立的事件。7月31日,俄军“西部”集群攻占了恰索夫亚尔——这座曾被乌军当作“坚固难摧的要塞”的地方一败涂地,让乌军在顿巴斯的防线缩短了60公里。借此机会,俄军设立了炮兵观察哨,而他们的152毫米榴弹炮,射程足以覆盖克拉马托尔斯克市的核心区域。

在南线,俄军第58集团军从三个方向逐步缩小弗勒达的包围圈,想把乌军第117旅逼到“钢铁坟场”;而在赫尔松,8月4日,俄军用FAB-3000重型航弹把第聂伯河上的科拉别洛夫大桥炸掉,封死了通往敖德萨的补给线。

为了牵制乌军,俄军在库尔斯克方向与“艾布拉姆斯”坦克展开对峙,逼得乌军不得不从顿巴斯调拨两个机械化旅前去增援,结果让东部的兵力变得更加空虚。到了8月初,乌军在东部战区的兵力已经不到15万人了。

西方的援助遇到“时间差”问题。美国承诺提前把M2步兵战车交出来,德国也在加快移交“猎豹”防空系统,不过这些装备得至少两周才能发挥作用。另外,俄军可能在攻占红军城之后,马上模仿战术,对斯拉维扬斯克发动攻击。

乌克兰的“军工优先”策略已经逐渐磨灭了民生的基础,城市里的人们排长队领救济粮,老师的工资也被砍掉一半,农村地区每天只能用上4小时电。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报告里说,乌克兰军队真正能上阵的有效战斗旅不到30万兵,想守住那么多据点,真的有点吃不消。

终局倒计时启动

俄罗斯军队加快了顿涅茨克机场的修复速度,也引发了不少战略上的猜测。这座距离前线只有35公里的机场,早在2014年的顿巴斯冲突中就被毁掉了,乌军曾经坚持了242天的防守。

有人分析觉得,俄军这次修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民航运输,而是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前线的无人机基地,把打击范围向哈尔科夫甚至基辅方向扩展。

要是红军城完全失陷,乌军苦战了八年的“钢铁防线”就得崩溃,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哪些地方的城市网格可能会被俄军连成一片。

据英国国防部情报简报说,乌军在红军城的预备队到七月底几乎全部耗尽,想要补给完全没有指望了。

那些历史画面真让人毛骨悚然。红军城要是陷落的话,可能引发像“襄樊之战”那样的连锁反应——就像1273年元朝攻占襄阳,不到三年就攻下南宋的首都临安似的。类似的,道理也适用,红军城扮演者顿巴斯“命门”的角色,它的存亡可是直接关系到乌东地区整个防线的稳固程度。

乌军士兵“坦克手”攀爬过最后200米,成功获救时,背包里竟藏着一块红军城的焦煤。这块曾给千万家庭带来温暖的能源结晶,如今却和地雷碎片混在一起,成了这场战斗中最苦涩的见证。当冬季到来,顿巴斯的温度计会真实反映出这场战役的真正代价。

《乌军确认:俄军潜入红军城部队》——观察者网2025-07-23 1253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